一大把药,你家老人中招了吗?怎么吃才安全?
来源:全科医学科 发布时间:2025-10-15

什么是老年多重用药?

老年多重用药是指老年人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治疗。由于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等,因此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控制病情。据目前数据统计,目前我国老年人平均服用2-9种药物,服用种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,药的数量随之越来越多。

为什么要重视老年多重用药问题?

老人多病共存,身体机能下降,需要多种药物治疗;老年人记忆力减退,容易忘记服药时间;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,需要调整药物剂量;老年人容易受到广告和推销的影响,购买不必要的药物。

01
多重用药危害


产生药物中毒或药物的不良反应

老年人各脏器生理储备能力减弱,对药物的应激反应脆弱,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安全范围变小,加之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,排泄变慢,也容易发生药物的蓄积中毒或不良反应;加之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,也可能增强其药物的毒副作用,加重药物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。


易引发老年谵妄

老年人多重用药容易引起意识混乱,导致老年谵妄的发生。


老年人服药依从性下降

老年人药物治疗方案的复杂性及用药种类多、服用方法及用量不尽相同,老年人服药依从性下降,容易使老年人漏服药、错服药,导致治疗无效或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。


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

老人不适当的多重用药,增加了老年病的管理费用,老人的住院率、病死率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,住院费用及医疗照顾费用上升,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,增加经济负担。


发病率或病死率增加

多药共用时,药物相互作用引发药物不良反应,使老年人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增加,同时增加病死率,根据国外统计表明,在造成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中,多重用药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排第三位。

02
合理用药原则


老年用药核心原则

“受益>风险”原则、“少而精”原则、“小剂量起始”原则、个体化用药原则。


受益原则

要求要有明确的用药指征,只有用药治疗益处大于用药风险时才可用药。


五种药物原则

根据疾病选择主要药物,用药种类尽量在5种之内,不宜盲目使用多种药物。


小剂量原则

从小剂量开始,根据老年人的年龄、健康状况、治疗反应等,个体化确定老年人用药的最佳剂量。


择时原则

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,以增加用药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。


暂停原则

严密观察老年人用药反应,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,遵医嘱应减少用量或暂停用药。


及时停药原则

避免长时间使用不必要的药物。应根据疾病变化,及时停用不必要的药物。

03
多重用药管理


定期“药检”

至少每半年或病情有变化时,带上所有正在吃的药(包括处方药、非处方药、保健品、中药)找医生(最好是老年病科医生)进行用药审核。问清楚:“这药还必需吗?能停吗?能减吗?有更安全的替代吗?”


遵医嘱,不随意

不自行增减药量、停药、换药。不轻信广告、偏方。


用好用药记录

制作清晰明了的用药清单(药名、剂量、用法、时间),贴在醒目处。使用分药盒。


了解你的药

知道每种药是治什么的?怎么吃(饭前/饭后?能否掰开)?主要副作用是什么?


告知医生

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所有的疾病、过敏史和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/保健品。


警惕非处方药和保健品

它们并非绝对安全,也可能与处方药相互作用或有副作用。服用前咨询医生或药师。


家属多关注
帮助老人整理药品、提醒服药、观察不良反应(如嗜睡、食欲不振、皮疹、异常行为等)。

精简用药,安全第一!

让药物真正成为健康的帮手,而非负担。